半歲時試堂,我們去了Gymboree。嘩! 全堂基本上是糖媽自己抱著一個16至17磅的人仔,搖高搖低,(其實是課室內播著音樂,我們一眾家長便圍一個大圈,抱著各自的小孩跳舞) 我當時在想,這些活動,我在公園自己跟小B 玩亦可吧,沒什麼必要付費到這裡玩的理由呢。不過,它們的賣點,相信是有外籍老師帶活動,可以同時間學英語(但小朋友連廣東話都未懂哦。。。。。。),又可以嘆著冷氣,相比在公園日曬雨淋,汗流浹背,似乎又好一點點,呵呵!
糖媽另外還參觀過一個playgroup,是英普班,小小的嬰孩們還未會走路, 同行大人的責任,就是不停把正向著課室門口爬(還是在逃走?) 的幼兒捉點回來坐定定圍圈圈,因為當時是 circle time,老師正在說故事,場面真夠攪笑的呢!
以上這些 playgroup 主要是讓小朋友唱遊、見見其他朋友仔,有點兒社交活動,內容多數是唱唱歌、跳跳舞,circle time 說說故事、吃茶點、提供一些大肌肉活動時間給小朋友走動一下,就此一堂。 兩歲前的 playgroup 多數要有最少一個成年人陪伴上堂,如果由父母自己帶著,家長似乎會很悶,因為父母的角色只是看管著小朋友,想方法令他們坐定或者捉緊小手做動作。但此類 playgroup 卻很適合由工人姐姐帶去參加,因為工人姐姐只需要陪伴,沒需要參與。如果覺得小朋友在家真的很悶很悶,亦可不防一試。
但糖媽最愛的playgroup, 不屬於這一類。我希望小朋友有社交活動之餘,父母亦同時可以學習如何自己在家教導小朋友。始終,playgroup 大部分只可以一星期參加一至兩小時,如果期望這個時數的 playgroup 活動,可以給與小朋友極大益處,可能有點不切實際。反之,如父母(尤其是新手父母)可以學會平常在家教小朋友,每天在家加以實行,不斷實踐,相信效果會顯著得多呢。
QQ 約10個月大時,我們有幸參加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- 親職教育中心」舉辦的「幼兒潛能訓練課程」,簡稱「幼潛」。為何是「有幸」, 因為這個課程是要抽籤的, 不是先到先得。我們真是非常的幸運, 一連4期都抽到(其中一期是要後補才成功), 所以小女由約10個月大一直參與至約22個月大。
課程老師是說廣東話的, 年齡相近的小朋友會被編排在同一組, 我記憶所及, QQ 參與的組別, 年齡一般只相差約一個月。市面有很多 playgroup 會把年紀差距較遠的小朋友編在一起, 例如可以相差半年有多, 要知道, 這麼年輕的孩童, 差一個月都可以有很大的能力差距, 課程編排如果側重大一些的小朋友, 年齡較細的那些小朋友就會完全跟不上, 如側重較細的小朋友, 較大那些便有機會覺得沉悶, 因為全部已經可以輕易做得到。所以選擇playgroup 一定要找一些可以把年齡差距不大的編在一起上課的。
糖媽喜歡幼潛課程的原因有很多:
- 母語教學 (我在「人話鬼話」一文中有提及何解我認同母語教學)
- 課程主要是教導父母如何可以平日在家裡與小朋友做訓練, 其中有一堂是家長課
- 課程編排是針對小朋友在當時年紀的發展需要, 而不是像那些唱遊班一樣, 只是唱唱歌, 跳跳舞。例如: 學行階段會教一些方法引導小朋友行; 學前就教小肌肉運用的練習, 為將來寫字做準備
- 上堂的姨姨真是很有經驗, 她們會觀察每個小朋友的發展進度, 從而増加或減少某方面練習的需要
課程老師是說廣東話的, 年齡相近的小朋友會被編排在同一組, 我記憶所及, QQ 參與的組別, 年齡一般只相差約一個月。市面有很多 playgroup 會把年紀差距較遠的小朋友編在一起, 例如可以相差半年有多, 要知道, 這麼年輕的孩童, 差一個月都可以有很大的能力差距, 課程編排如果側重大一些的小朋友, 年齡較細的那些小朋友就會完全跟不上, 如側重較細的小朋友, 較大那些便有機會覺得沉悶, 因為全部已經可以輕易做得到。所以選擇playgroup 一定要找一些可以把年齡差距不大的編在一起上課的。
糖媽喜歡幼潛課程的原因有很多:
- 母語教學 (我在「人話鬼話」一文中有提及何解我認同母語教學)
- 課程主要是教導父母如何可以平日在家裡與小朋友做訓練, 其中有一堂是家長課
- 課程編排是針對小朋友在當時年紀的發展需要, 而不是像那些唱遊班一樣, 只是唱唱歌, 跳跳舞。例如: 學行階段會教一些方法引導小朋友行; 學前就教小肌肉運用的練習, 為將來寫字做準備
- 上堂的姨姨真是很有經驗, 她們會觀察每個小朋友的發展進度, 從而増加或減少某方面練習的需要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